張新平 ZHANG XIN PING
職務:產房護士長 所在單位:唐山市豐南區醫院 獲獎征文:《那一份堅守》
那一份堅守
雷鋒在《雷鋒日記》里寫道:如果你是一滴水,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?如果你是一線陽光,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?如果你是一顆糧食,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?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,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?
堅守,這兩個字寫得太好了!堅守,讓平凡的崗位變得偉大;堅守,讓平靜的生活涌起微瀾;堅守,讓平淡的生活變得難忘;堅守,讓平常的心態變得堅強。
我的腦子里顯現出很多人物形象,他們都是默默工作在我身邊的同事,他們疲憊的臉上帶著微笑,他們堅定的目光透出執著,他們安詳的面龐后面蘊藏著無窮的力量。
一、張曉群:我奮斗,我幸福 張曉群,男,49歲,大學本科,中共黨員,副主任醫師,現任豐南區醫院急診科、120、重癥醫學科(ICU)主任。 由于分管工作較多,多年來他沒有休息過一天,每天工作大都在12個小時以上。重病人多的時候,經常顧不上吃飯,有時甚至24小時守在病人身邊,病人病情稍有變化就馬上親自查看,夜間更是隨叫隨到,從來都是把工作和病人擺在第一位。張曉群的手機被他的家人戲稱為“夜半歌聲”,因為有時一晚上可以接數十個電話,經常是剛剛把ICU的病人處理好,急診科又需要有緊急搶救的病人,又或是120接診的病人非常棘手,癥狀罕見......如此種種,讓手機日日夜夜歌唱個不停。為了更快更好地把醫護人員送到病人身邊,他銳意改革,大膽打造院前-院內急救一體化新模式,初步形成了院前120-院內急診科-重癥醫學科救治和各專科的“生命綠色通道”為一體的急救醫療服務體系(EMSS),從而提高了搶救成功率,降低了死亡率,實現院前、院內急救一體化,完成了二者的無縫銜接。張曉群主任經常說:一名稱職的醫生不但要有高尚的醫德,還要有過硬的醫術。從醫20余年來,他從來沒有放松過對專業知識的學習。他先后在各大醫院進修深造,并利用業余時間收聽收看專家講座,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。奮斗著,快樂著、幸福著,說的就是他——張曉群主任。 二、趙平:我是主任,我來上! 趙平,女,52歲,大學本科,學士學位,中共黨員,主任醫師,1988年7月參加工作,現任豐南區醫院婦產科主任。 作為一名工作三十年的婦產科醫生,趙主任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。我作為護士長,與趙主任配合這么多年了,每次只要有她在,我的心也是妥妥地踏實。我還清楚地記得四年前的一個血色黃昏,當時我除了產房還兼任產科病房護士長,一位二胎瘢痕子宮剖宮產術后的患者發生了失血性休克。這位產婦自下手術后,血壓就不平穩,心電監護儀顯示:血壓在持續下降,于是我提高了警覺性,立即讓護士建立了兩組液路,同時報告了值班醫師和主任。主任聞訊趕來,和我一起進入病房守護病人,悉心觀察病人情況,及時做出妥善處理。陰道出血量并不多,與病人的休克癥狀并不相關,主任判斷可能有內出血。我們緊張地盯著監護儀屏幕上的數字變化,我們的心也一點一點變得沉重了。后來主任及時聯系彩超,并和我一起推著病人一路小跑地行進在通往彩超室的走廊上。可是由于種種原因,彩超也未能確診腹內出血部位!這個病人急需二次手術進行剖腹探查,但是病人家屬比較猶豫,擔心二次手術會影響術后傷口愈合。可這時候病人已經從煩躁不安等早期休克癥狀體征到意識模糊、譫妄等中期休克征象了!事不宜遲啊!主任親自和家屬交待病情,并果斷地說,我是主任,我來上!得到了病人家屬的理解后,主任不顧自己頸椎病的眩暈,毅然決然上了手術,發現子宮后壁有一個不斷增大的大血腫,血塊清除后縫合,結扎止血,病人得救了!如果沒有趙平主任當初的堅持和負責,這個病人最后可能會發展到晚期休克,從而可能發生不可逆的并發癥,甚至危及生命!作為科室的領頭雁,她深刻地意識到只有身先士卒、率先垂范,才能給大家樹立標桿,關鍵時刻我來上,這份責任與擔當,正是把我們凝聚到一起的向心力,因為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,而是一個團隊在作戰! 三、陳紅:呵呵,沒什么,應該的! 陳紅,女,29歲,中共黨員,本科學歷,助產士。 陳紅是我產房的同事,別看年齡比我小很多,黨齡卻跟我差不多,因為她是在上大學的時候入的黨。陳紅總是樂呵呵的,生性樂觀,心地純良,積極向上。陳紅來產房時間不長,但是大家都很喜歡她,不僅同事,還包括我們的服務對象——孕產婦。她讓每一個來分娩的孕產婦如沐春風,她招牌式的呵呵聲,總是讓人心生溫暖。每次加班,陳紅總是主動留下來,說自己年輕,需要學習,所以不顧單位離家遠、家里還有等娘回來的嬌兒,忘我加班到深夜。陳紅總是用一句呵呵,沒什么,應該的,愉悅、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,讓我學到的是一個年輕人不可多得的大境界和大格局。 我以自己的拙筆寫下的以上三個人物,或許只是我們區醫院人一個側面,一個縮影。然,見微知著,我們還有更多這樣的同事堅守在自己的臨床工作崗位上。只有每個人都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和職業操守,堅守自己的崗位和肩負的使命,堅守自己的責任與擔當,才能不負人民重托、無愧歷史選擇,我們的明天才能更加美好,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早日實現。 ——作者:張新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