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,作為一個八零后尾巴,2003年非典時我正讀初一。記得在疫情嚴峻時,恰逢發燒,39度的體溫嚇壞了父母,直到今天我仍記得父母焦急的臉龐……從那時起,我就立志將來要做一名醫生。最后我心愿得償,考上醫學院,成了一名助產士。
疫情當前,我寫下了請戰書,請求到最危險的一線去。2月22號,我被抽調到急診分診做預檢分診工作。第一天上班,有點緊張,擔心自己會哪里做不好,出差錯。
為了更好的做好防疫工作,晚上五點半之后,整座醫院大樓就只有急診科的側門可以出入了。科室的姐妹為了過來看我,專門晚走,心里暖暖的,很感動。走過路過的,不管熟悉的不熟悉的都會貼心地問一句:你們冷不冷?你們可得多穿點衣服啊!聽了這些話,我們心里就熱乎乎的。接下來,來了一個孕婦,她的丈夫焦急地問:“我媳婦兒快生了,我們去哪兒?”我邊給他們測體溫,邊告訴他們直走右拐直接去六樓,他們連忙說:“謝謝,謝謝你們”。也許是職業的緣故,在這里看到孕婦,讓我異常歡喜。雖然在這一段時間不能為她們接生,但是在這里能給他們提供到一點幫助,也讓我感到工作的幸福。
28號這天,來了兩個發熱的復工人員,經過我們詢問,他們小兩口兒是25號從甘肅省坐飛機到天津,從天津乘高鐵來的唐山。這讓我和潘學文醫生提高了警惕。通過仔細詢查他們的情況,經過發熱門診排查,懷疑可能是流感。他們回家后,被小區隔離了。我們還是很擔心他們的安危,潘醫生親自打電話詢問病情,終于在3月1號早晨,我收到潘哥的電話,他說:“他們體溫正常了”!瞬間,我感覺這個早晨是那樣的美好,連空氣都是甜甜的。
2月29號我值班。今年是閏年,2月29號每四年才會有一次,這天早晨,大家都在發朋友圈,都在問同一個問題:“下一個四年,你會在哪里?”
下午,送一位83歲的老太太去發熱門診排查。瑟瑟寒風里,我等了近半個小時,一面發抖,一年期盼著他們快點出來。帶他們回來后,老太太的兒子很禮貌地對我說了聲:謝謝!很平常的兩個字,卻讓我特別感動,我的真心付出得到了認可,這是對我最大的褒獎!雖然仍然很冷,但心里卻涌出一股暖流。由于專業的限制,我很遺憾,沒能像那五位姐妹一樣去馳援武漢,但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,同樣是一種態度。所以,我下決心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,為疫情防控盡自己的一份綿薄力量。
婦產一科的劉彤妹妹接我的班。每次她都早早來,她很體諒我這個比她年長將近10歲的姐姐。我感受到了同事之間濃濃的關愛,無需言語的點綴,親情在我們身邊溫柔流淌。
來急診預檢分診的這幾天,雖然時間短,卻讓我終身難忘。工作在這個充滿愛的大家庭,時時刻刻被呵護和溫暖,雖然恰值冬末春寒,雖然時有狂風雨雪,身體雖然凍得冰涼,但我們的心卻一直是火熱的。我們被彼此激勵著、感動著,我相信團結就是力量,只要我們齊心協力,守崗盡責,就一定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!
下一個四年,我希望繼續在產房迎接新的生命,守護母嬰安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