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疫中的你們
從3月19日到現在,我們已經完成了19次全民核酸,從最初的百合苑,到后來的學校,每個地方,都有不一樣的感受。從10人團隊,到十幾個人的團隊,我也認識了更多的人。都說疫情期間,最能暴露一個人的本性,是的,相互配合的半個多月,我重新認識了你們。
“拼命三娘”— 張潔護士長 張潔護士長是我最熟悉的人,從2011年進入醫院,我就成為了她手下的兵,這一跟就是十二年,她的認真,她的嚴謹始終影響著我,她的關心,她的照顧,也一直溫暖著我。我深知她對每一份工作的認真仔細。而這次疫情,更讓我看到了她的擔當和義無反顧。 還記得3月22日那天,凌晨5點,接到任務,她就出發了,我們在群里叮囑她注意安全,她來不及回復,就進入了“ 戰斗”。上午10點多我在科室跟她擦肩而過,剛結束任務的她告訴我,馬上要去錢營出任務,我們心疼她的身體,她卻笑著說沒事。那天晚上7點多,剛到家的她打電話給我,說我分到了她的組,讓我先準備一下第二天的物資。電話掛斷剛一個多小時,緊急任務下達,我們要馬上出發,去學校采集。她又匆匆趕到醫院,帶著我們這個重新分組的隊伍前往采集點,在現場,她分配物資,維持秩序,幫助各組準備拭子,一刻也沒有停歇,結束時已是凌晨2點多。一天出了3次任務,連續工作20個小時。回到醫院,我讓她趕快休息,她嘴上說著沒事,臉上的疲憊卻再也掩飾不住。此時的她只記得自己是護士長,是帶隊組長,早己忘記自己接近退休的年齡和經常疼痛的膝蓋。她的擔當讓我感動,也讓我心疼。我重新認識了她,戰場上的“拼命三娘”。
主心骨— 倪娜 與娜姐相識已經很多年了,對她的印象始終是溫柔的,善良的,樂于助人的。每次碰到她,她都是滿臉的笑容,很容易讓人親近。每次尋求幫助,不論多晚,她都會耐心的解答。這次有幸分到一組,卻讓我看到不一樣的她。 第一次到學校采集,她熟練的安排著采集工作,跟老師們熱情的交流著,看著學生們一排排整齊的隊伍,看著采集工作井然有序的進行著,我知道,這里面是她的努力,因為一中始終是我們的采集點,她來過不止一次了,4000多人的學校,從站隊,到分組,這一切都是她辛勤地付出。我們的團隊,負責3個學校,上午的任務結束,下午還要轉戰勞動技校,因為疫情防控,勞動技校的5500多人的采集量全部交給了我們,面對5000多名師生,面對偌大的操場,面對從十幾臺突然要加到二十多個采集臺,面對來自不同醫院的臨時組隊,我看不到她有一絲慌張,而是迅速反應,快速計算著如何分配物資、如何分組采集,在她的努力下,我們從之前的2個多小時,不斷提速,如今,我們從采集到最后垃圾封箱處理,僅用時1個小時就能完成。在場上不管是缺少什么,還是出現任何突發情況,她都能沉著應對,作為團隊的主心骨。有她在,我們總是很踏實。
輕傷不下火線—李麗娟 因為工作在不同的科室,麗娟姐,我是第一次認識。采集時,手法嫻熟,動作麻利。準備物資時,細心周到,這是她給我的印象。直到那天,看見她不斷的伸展著手臂,轉動著肩膀,我問她怎么了?她笑笑說:沒事,胳膊有點疼。后來我才知道,她的肩膀是舊傷,每天不停的采集工作,樓上樓下搬運物資,引得她舊傷復發,夜間需要貼著膏藥才能入睡。之后的工作中,我們有意的想照顧她,可她卻總說著我沒事,沒有一絲退縮。采集、搬運物資、轉運標本,右肩疼痛,她就用左手,戰場上,哪里都少不了她的身影。這份付出讓我感動,也值得每一個人學習。
心系患者— 高立東 高大哥,是我們都熟悉的,因為承擔著全院的針灸工作,每天在不同的病房里忙碌著。每一次碰到他,都友好的跟每個人打招呼。這次核酸采集,高大哥跟我一組,原以為他不熟悉核酸采集,可能會慢一點,沒想到最后他采的最多。我笑著說,大哥,手法很快呀,他謙虛的說:“哪呀,還得繼續向你們學習呢”??紤]到年齡比較大,張潔護士長和娜姐,盡量讓高大哥出一次任務,上午結束后,就讓他在科室休息一下,可他一刻也閑不住,利用下午時間,給患者扎針治療,一天也沒有停過。我們都勸他休息,讓他注意身體,可他總說:“那么多患者,都等著我呢,我沒事,我休息了,他們會耽誤治療的。”這就是我們的高大哥,時刻心系患者,醫者仁心。 當然,我們的團隊中還有很多人,隨叫隨到的紅紅,沖鋒在前的董主任,默默奉獻的武大哥,不怕苦不怕累的小汪、邊姐…… ▲本文作者翟佳 在這場無聲的戰疫中,有幸跟你們成為戰友,讓我重新認識了你們,你們每一個人都是我的榜樣,帶給我滿滿的正能量。也正是因為有一群群這樣的人,我們才能在這美麗的春天迎來勝利的曙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