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鈴鈴鈴…封控區有個孕婦出現生產的跡象,主任怎么辦,派哪個車”;
“鈴鈴鈴…管控區一個老人昏迷,負壓車不在,怎么辦”;
“鈴鈴鈴…患者自己打電話還用社區報備嗎,主任”;
......
自3月19日唐山發現陽性病例,實行全域臨時性封控管理以來,院前急救的出診任務驟增,以往只是接診急危重癥病人和無主病人,但封控期間,很多普通患者也因疫情防控要求等種種原因需要120接診,一時間120的電話此起彼伏,各種電話應接不暇,尤其是調度還承擔著發熱門診負壓車的派車任務,協調工作更是復雜,因平均每天使用負壓車及普通救護車接診量達到30—40次,調度室里的調度員們每天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,被各種來電催的不可開交。
為了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急救資源,保證急危重癥得到及時救治,保證發熱患者及時排查,保證普通患者及時就醫,身兼ICU和院前急救科的張曉群主任,秉承著一貫的嚴謹認真、事無巨細的工作風格,多次召開視頻會議,將文件中的要求詳細解讀,并舉例可能遇到的情況,說明如何派車、如何救治、如何防護、如何與急診科和發熱門診對接、如何做好終末消毒等等各種環節流程,要求既要保證急危重癥的分秒必爭、又要保證平診病人安全有序的送達醫院;既要考慮到疫情防控原則又要保證各個流程的綠色暢通。
白天,他和調度一起守在電腦旁,一邊研究下發文件中急救原則和范圍,針對接診人員的風險度合理安排出診人員;一邊根據現有出車情況及時總結經驗,查找不足,及時向領導反饋完善流程。
24小時在線的120急救電話五花八門,千頭萬緒都需有人分析指導,立即做出判斷。無論是白天,還是夜深人靜,曉群主任的電話從來是24小時在線接聽,因為調度隨時會遇到難以抉擇的問題,會遇到風險評估的問題,這個責任主任毫不猶豫地主動擔當。
自年初到現在,ICU的病人數一直居高不下,疫情期間更是病人多,人員少,工作愈加繁重。每天,看著兩個科室來回奔波的主任臉上寫滿了疲憊,大家都很心疼,但還是盼著他來,此時他既是急危重癥病人的守護者,更是院前急救人員的主心骨。看著他近四月的天氣里仍舊穿著那件老舊的綠大衣,手還不自覺的捂著腰,在主樓和120小樓之間來回穿梭,不免讓人想起主任年前剛做的腰部手術,因為一直不顧及自己的身體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,因為惦記科室和病人又沒有安心休養,以至于到現在腰疾還沒有恢復好。
疫情當前,120急救電話就如患者的救命熱線一樣,給封控在家里的患者以希望,以慰藉,120醫生、護士、司機、調度更是以百倍的責任心和使命感“向疫而行”,一個個發熱患者、隔離封控患者、急危重癥患者被及時接到醫院,沒有推諉、沒有退縮,有的只是醫者仁心和“疫”往無前。
當疫情襲來,我們的醫務工作者或無懼危險沖往疫情一線守護家園,或堅守后方默默守護患者平安,沒有豪言壯語,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,履行著使命,書寫著責任與擔當,把對國家、民族、人民深沉的愛化作最堅定的信念和最執著的守護。